劉云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1975年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學所工作至今。其中,1985年至1988年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進修;1991年于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國東北大學進行訪問研究;2000年3月至6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2004年1月至3月,日本京都大學客員教授。先后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武漢大學化學系、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東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劉云圻研究員主要從事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以及這些材料在光電子器件中的應用。發表SCI論文500余篇(其中130余篇發表在影響因子大于10的雜志上),他人引用2.2萬余次,h因子大于80,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70項,出版專著兩部及17章節。2007年、2016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十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等。2014、2015和2016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目錄。現為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重大科學前沿領域第四屆專家咨詢組副組長、中國化學會理事、有機固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擔任Scientific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等6種期刊的編委/顧問委員會成員。
劉云圻院士證實了擴展π體系是實現高遷移率的重要途徑,合成了具有優異光電性能的新型π共軛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態銅催化劑生長石墨烯的概念,獲得了高質量單晶石墨烯;制備了第一個氮摻雜的石墨烯,實現了對石墨烯電學性能的調控;開拓了在介電層上直接生長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對器件性能的影響規律,開發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術,實現了器件的多功能化。
基于劉云圻院士在石墨烯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組委會特邀請他在石墨烯戰略前沿論壇中做特邀報告,與大家分享他與石墨烯之間的故事。 劉云圻院士也希望借助大會的平臺,能夠與更多的國內外機構展開積極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石墨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